西九文化區表示,截至上午11時30分,M+有近3800人次入場參觀,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則有近1200人次入場參觀。 M+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開放至晚上8時,為確保入場訪客有足夠時間參觀,M+最後入場時間為下午 6 時。 至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,免費標準指定時段門票已全部預約完畢,訪客仍可透過各預約平台購買今天的其他門票。
【Now新聞台】為了慶祝回歸,逾4000間食肆推出優惠,部分更低至七一折。有酒樓和餐廳都大排長龍,酒樓經理指,生意較去年多了兩成。在葵芳的這間酒樓,堂食炒粉麵飯一律七一折優惠,吸引不少街坊一家大小來吃飯。梁太:「怕人多擠迫,那些免費票很難取,七一回歸很多人取票,我們取不到就來飲茶、做運動就算。」廖先生:「七一折就吃多些,稍後叫多一些。(叫了甚麼食物?)燒肉麵、水餃、還有釀豆腐。當然開心,有優惠就開心。」酒樓經理指客人的反應較想像中好,生意較去年多兩成。酒樓行政經理陳斌:「今年做的點心價目、部分茶錢,都向下有少許調整。想吸引客人留港消費,尤其本邨的客人,希望他們不要走出去出面。」酒樓經理表示,雖然食材成本上升,但繼續推出晚市特價海鮮,包括長腳蟹和東星斑,回饋一班茶客。今年七一有超過4000間位於各區的餐廳和商戶推出不同優惠,有連鎖飲食集團旗下超過180間分店都推出七一折優惠。負責人指,客人反應非常熱烈,每間分店都排長龍。太興集團首席運營官何小鋒:「年青人多了、中年人多了,不同年齡群在不同品牌都多,見到遊客都喜歡來。多些優惠令到客人留港消費是必然,我們亦會定期地去做這些優惠。」外出乘交通工
【Yahoo新聞報道】上海動物園早前一對夫婦帶着 10 個月大的嬰兒參觀,期間母親在科學教育館展廳一角用奶瓶餵奶,但被現場工作人員以「禁止飲食」為由勸阻,引發雙方爭執。園方昨日(30 日)發通告就事件道歉,承認處理方式欠妥,將加強服務意識和人文關懷。
【Now新聞台】今日是香港特區成立28周年,政府及多個機構推出多項七一優惠,其中西九故宮及M+博物館免費入場,截至上午11時半,共吸引近5000人入場。但故宮門票要提前預約,有人到場才知道無法免費入場。 在西九故宮未開館已出現人龍,享用免費優惠的除了本地人,也不乏遊客的身影。深圳旅客吳先生:「今天是香港回歸28周年,又是建黨節,我覺得應該過來看一下。」陳先生:「今天免費參觀故宮。(之前有沒有來過?)來過很多次。(為甚麼來過那麼多次還來?)退休沒有事做就到處走走。」想免費看故宮9個展覽要提早預約門票,但名額一早已滿。有旅行團抵達後才知道無法免費參觀。旅行團領隊羅女士:「我以為不用購票,來到就要買,還要沒有平常買的70元(指定時段)門票,現在全部要買150元(正價)票。」譚先生:「政府網站上,我看不到哪裡取這些免費門票。我們專程從加拿大飛回來,從溫哥華飛回來,今天早上下飛機,專程預留一天來看故宮。」同樣位於西九文化區的M+一樣免費,不用預約,可以直接入場參觀。除了館內的常設展覽,M+目前另外兩個正在展出特別展覽,並非免費開放,需要額外現場或線上購票參觀。康文署轄下體育館等多項康樂設施一樣免
為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8周年,多間食肆推出優惠,當中有食肆一連七日推出自助餐、下午茶等七一折優惠。 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高級餐飲經理馬浚滔表示,推出優惠後,訂座情況比預期理想,一星期預訂已爆滿,人流亦比上年同期多,食客大約七成是本地客、三成外地旅客。 馬俊滔表示,本身暑假已經是酒店旺季,人手及培訓亦已做足準備,包括服務及師傅的備餐等,以應付假期客人。另外,酒店亦會在十一國慶期間,推出「十」和「一」的主題優惠,希望吸引來港消費的旅客。 他表示,酒店為響應銀髮經濟,在住宿、餐飲推出不同長者優惠,中菜廳亦有推出素菜特別菜單,藉不同優惠回饋長者。
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說,美國除了退出世衞和不斷質疑疫苗的效用外,其發動的關稅戰有機會升級為貿易戰、科技戰甚至生物戰。醫療供應鏈安全及穩定性令人擔心,在這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下,香港更加需要確保醫療體系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。 盧寵茂在社交網頁發文指,過去一年,醫務衞生局致力推行醫療改革,將國家的三醫理念,即醫療、醫藥、醫保,納入香港醫療改革框架,與國家醫改方向同頻共振。醫療方面,香港著力推進基層醫療發展,以及提升公營醫療服務的質素和效率等。醫藥方面,政府已提出要邁向「第一層審批」的願景,改革藥械審批註冊機制。醫保方面,當局在今年3月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,引導市民善用醫療資源,同時加大市民的醫療保障。 他說,香港更需要繼續與不同的世界組織保持聯繫。憑着「一國兩制」這定海神針,以及香港的醫療專業優勢,香港可以在資源投放和人才參與方面加強支持這些國際組織,深化香港「內聯外通」和作為「超級聯繫人」的獨特角色,配合國家政策,共同為全球人類健康作貢獻。
香港電台一連九天舉辦「香港唱片足印展」,首度公開電台音樂資料庫的黑膠珍藏,展出過百張橫跨30至90年代的黑膠唱片,包括本地及外語流行音樂、戲曲、古典美樂及地方民謠等作品。 展覽今日起至本月9日,在沙田新城市廣場一期羅馬圓型獻技場舉行。除了黑膠唱片,亦展出當年給電台唱片騎師作試聽或宣傳用的「白版碟」、50至70年代的唱盤和收音機等,並設有互動體驗區,融合AI人工智能科技重塑經典唱片封套畫面,生成歌手「開口」演唱的短片等。 廣播處長關婉儀在開幕禮致辭時說,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藝術殿堂,香港電台致力推動文化藝術發展,見證無數經典音樂作品的誕生,從80、90年代的經典粵語流行曲,到今天的多元化港樂,港台一直用音樂陪伴香港人成長和生活。 關婉儀又說,香港電台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,累積了很多豐富唱片珍藏,包括多達15萬張黑膠唱片,今次則展出超過100張珍藏黑膠唱片,展覽設有五大展區,歡迎市民蒞臨細味香港的聲音回憶,感受本地音樂人的夢想,以及樂迷的青春和情懷。 出席開幕禮的包括港台顧問委員會主席林大輝。